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扎根科教三十余年 一直奔跑在最前沿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郑雨楠 夏嘉雯 莫郅骅 刘安琪 03-10 00:00

  邓少芝

  南粤巾帼十杰(广东省三八红旗手标兵)

  中山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因为热爱执着,她踏入了电子与信息工程领域;满怀家国情怀,她投身学术科研一路向前。

中山大学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微电子学院)的院长、教授,邓少芝,是国家纳米重大科学研究计划项目首席科学家,是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项目获得者,曾担任国家“863”计划新型平板显示技术重大项目总体专家组专家、国际真空纳电子学大会主席、国际薄膜晶体管会议大会主席,是国际真空纳电子学大会执行理事会唯一女性理事......

  3月1日,在广东各界妇女纪念“三八”国际妇女节112周年座谈会上,邓少芝以第十二届南粤巾帼十杰(广东省三八红旗手标兵)的身份被表彰。她用自己的故事展示了新时代女性的巾帼风姿。

  入行三十年 在科研路上奋勇向前

  “大学时候我学的专业领域就是信息领域,与老百姓日常生活最直接关联的就是电视广播,核心器件是显示器。”邓少芝介绍。近20年的时间里,她将专研领域扩大到通信、成像、装备、制造等信息技术应用更为广泛的领域。

  在大学时代,邓少芝了解到国家信息技术发展实况后,决心以国家科技攻坚克难为己任,直到今天,她依旧坚持跑在科研工作的最前沿,“这也是高校科研人要承担的任务,作为科研工作者,我们一定要不断往前跑。”

  要尽力做到最好,是邓少芝对科研工作的坚持。她在采访中谈到,唯有尽力做到最好,在业务能力上胜任,在行动上有担当,在追求上坚持初心和使命,才能在所处领域立足并拥有话语权。邓少芝心中一直有着“在国际舞台上发出中国声音”的追求,而如今,她也以实际行动,在国际舞台上为国争得一席之地。

  女性心中要有一份追求

  站得更高,打开眼界与格局

  世人常道“女子理科不如男”,在邓少芝她看来,在信息与电子工程这一领域,独具优势,“女性身上的细腻与细致正是从事微电子行业极需要的品质之一,女性身上良好的抗压能力也让其能有更好的发展。”

  谈到女性在国际舞台上的角色地位时,邓少芝称,女性自身要站得更高,打开眼界与格局,心中有一份追求。带着这份追求,再去潜心学术,提升服务水平,为国家发展、为人类社会进步作出贡献。

  三尺讲台上书写人生

  注重因材施教、品格培养

  邓少芝的另外一重身份是高校教师,对学生的培养她有着自己独特的见解与标准。

  “首要注重培养学生追求的品格”,在她看来,理想和追求是指引学生作出人生选择的一大影响因素,“胸怀祖国的学生,自当在为未来投身于祖国建设当中,为科学与技术事业添砖加瓦。”

  培养学生的钻研精神和能力,让学生养成扎实的作风,这也是她对学生的基本要求。她注重因材施教,根据学生所处的不同阶段,根据实际情况对他们进行不同能力的培养。在邓少芝看来,作为教师,还要培养学生身上的责任感与担当感,“空有专业水平,却无对家国的责任与担当的话,并非国家所真正需要的人才。”

  从邓少芝的话语中,我们不难发现,“追求”“钻研”“担当”这几个关键词,正是支持她在国际舞台上讲述中国故事的精神品质。作为人民教师,她依旧心系祖国,兢兢业业为祖国培养将来能讲好中国故事的人才与栋梁。她以这种独特的方式,为祖国发声,讲好中国故事。

  同题问答

  南都:作为女性,您认为能够支撑您一路探索的精神品质是?

  邓少芝:有追求,有担当,更自信,更努力。

  南都:2022年国际妇女节主题是“性别平等共创可持续未来”,您如何理解这一主题?

  邓少芝:“共创”一词触动了我。这意味着给予女性以更大的舞台,将个人追求融入女性与男性的共创之中,让女性在未来也能有机会走到时代的前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