酸甜锅包肉,幸福的童年味道
◎广州天府路小学翠湖校区六年(3)班 王思元 ◎指导老师张霖
“锅包又,锅包又”从那一遍遍口齿不清充满稚气的呢喃,到现在那一抹弥留在嘴角舌尖的酸甜。一想到这菜,我便不住地轻舐唇边,寻觅着那股甜甜津津的滋味,回忆着往日非比寻常的乐趣。锅包肉,在我心中一直是道很讨喜的菜呢!
回到初品锅包肉的那个秋天,五岁上下,是孩童的轻浮傲慢,什么话都敢往外放,什么东西都不入眼。那天,我一如既往地被几个壮实的孩子揍了,骂骂咧咧地往家走,心中埋着一堆无处释放的委屈与不服。回到家,被爷爷问起,我的答复中充斥着戾气,爷爷一下就通晓了实情,没说什么,浅笑着端上一碟金黄:“吃吧,吃了就忘了。”爷爷的话我自然没听进去过,嘴上回绝,筷子却做贼般拣了块大的硬往嘴里塞。下半张脸都被糖粘巴巴地浸住了。我只嚼了几下就囫囵吞枣一下咽了,只觉一片腻腻的糖浆泻在嘴里,这甜味仿佛附着在了心灵,小孩子的嘴都很刁,我也不例外。
这或许是对味蕾的呼唤?第一口,浮躁的我自然不会吃得太明白。揣着好奇心我又夹了一块,想着定要细品,于是便咬下一小块放在嘴里细抿。“嗯!”我惊出声来。味蕾如愿了,清甜叠为了一种厚重的甜,心里踏实了。这种俏皮的甜从舌梢绵延至耳根,自作主张地撩着大脑,依偎萦绕着心尖,翩跹于舌尖之上,信步于口腔与喉管之中,将一个孩子的心固住了,也只有童心,才会一味地溺在这甜蜜中,不做挣扎。这是持久的甜,没有其他食物的昙花一现,挥之不去正是它别具一格的魅力。肉块就静静地躺在碟子中,错落地叠着,灿烂金黄的糖激荡起童年无限的遐想。心里的戾气烟消云散,每次不开心,必吃锅包肉,它总能让我豁然开朗。
长大时与锅包肉重逢,还是别来无恙的一抹金黄,我却少了几分粗鲁。小时候寻着那甜味,忽略了许多东西,而今发现锅包肉另一个独特之处便是那恰到好处的质地,肉块入口后在齿间发出“呀”一声,甜蜜便流了一嘴,接着是肉的软嫩,在不经意之中质地便变了样,这微小的改变是精湛厨艺造就,这是东北人对食物的认真。儿时对这菜只是单纯的喜欢,长大后却发现奥妙就深藏其中。
- 上一篇:在春天写下一段旅程吧
- 下一篇:龙湖连续6年保持“绿档”,核心净利润增长两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