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法语系教师陈湘蓉:
默默准备同声翻译工作 计划给学生更多课外实践

教师说
4月7日下午马克龙抵达广州,并在中山大学体育馆与青年学生交流,开启“与中国青年的见面会”。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西方语言文化学院法语系教师陈湘蓉是现场的同传翻译之一。在接受南都采访时,陈湘蓉告诉记者,会议两周前,她被告知要在一个中法会议上同声传译,但是会议主题、参会人员、具体安排均为保密。“我每天都会收听法国的电台,一次无意中获取到马克龙总统访华的信息,就隐约猜到了。”
接下来,陈湘蓉开始有条理地准备工作。“我先是查看了中大和法国历年在人文交流、学科建设、教师互访等方面的资料;然后再梳理一遍广州和法国之间的联系。因为我研究生毕业后,曾在市外办的国际交流处工作,所以我本身就十分熟悉广州和里昂的交往历史。”
1999年,陈湘蓉来广东外语外贸大学攻读硕士学位,毕业后进入广州市人民政府外事办公室从事国际友好城市交流工作。后来她继续在广外读博士,2017年留校任教,本科教《基础法语》等课程,硕士教《同声传译》等课程。她表示,广外早在上世纪80年代初,就在本科开设了法语口译课,后来成为全国第一个在本科、硕士、博士全阶段系统授课的专业方向课。
“我非常喜欢跟学生交流,当你看到一张张渴望知识的脸,就会想‘我不能辜负他们’!”谈起学生,陈湘蓉语速都快了起来,“一个多星期前,我在广州市委宣传部组织的中法故事会上做同传,看到我的学生带出的高中生作为代表上台发言,有人开玩笑地叫我‘师奶’。但同时,我又能看到我们学校的老前辈黄校长,他演讲完后把自己的著作留在了现场,我特别敬佩,觉得这才是我们人生的榜样。广外的法语专业是一辈辈地传承,我可以作为传承的节点,感到很开心”。
低调做人、踏实做事,陈湘蓉说,这是导师蔡小红教育她的。“我还要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一直以来,我都会注意收集可以公开的自己同传的录音、文字资料,然后用于学生的交传、同传训练。”
“现在学生最缺的就是实践机会。今年开始,我还计划带学生多参加课外实践活动,比如到领事馆实习、组织当广交会志愿者等等。我在20年前就开始做法国葡萄酒相关的翻译,对葡萄酒文化比较了解,所以我希望能带学生去一些酒展,实地感受法国的文化。”陈湘蓉说。
- 上一篇:新时代的法语人要学会讲好中国故事
- 下一篇:广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