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南园街道:聚力整改隐患顽疾,破解安全治理难题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张馨怡 刘思莲 12-17 01:09

深圳城市主客厅福田区持续创新思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作为深圳市开发最早、面积最小、人口密度最高的街道之一,南园街道将安全工作作为基层治理最重要的部分、最大的民生,把破解安全管理难题作为防范化解辖区重大风险的攻坚重点,主动作为、周密部署,坚持在安全管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上下功夫。

全面动员:打响百日行动第一枪

交通线就是生命线。为了维护道路交通秩序,预防和减少交通事故,提高通行效率,南园街道从9月开始道路交通综合治理“百日行动”。一方面在城中村、小区出入口设置宣传站,制作宣传板223块,发放宣传资料5.4万余份,开展宣传教育活动77场次,组织小学生交通安全线上授课,邀请辖区物业管理处、电子通讯市场、外卖快递等代表进行集中宣传造势,打响交通综合治理百日行动“第一枪”。另一方面,针对辖区24个重点路口、重点路段开展交通劝导、非机动车管控工作、安全出行劝导,共劝导各种不安全行为超过20万宗。同时,聘请70名交通协管员成立“深南突击队”,加大对重点路段深南中路交通管制力度,保持深南路畅行。

主动作为:解决电动车治理难题

作为福田区电动自行车密度最高的街道,面积仅2.1平方公里的南园街道在高峰期约有3万台电动自行车,如何有效化解电动车带来的消防安全、交通安全问题?南园街道主动作为,构建“实名登记、智能监管、集中充电、有序停放、文明驾乘”的电动车治理新生态。首推“实名登记+智能监管”,完成10241辆电动车实名登记,率先引进“电动车进楼预警系统”,建立电动车线上综合监管平台,深化电动车信息化管理,智能防范电动车入户。充电设施“全覆盖+零收费”,安装集中充电设施774处,特别在市政道路设置1353个充电口,解决群众充电难问题;推动“三合一”充电柜240天“零收费”,降低居民充电费用,深受群众欢迎。广泛设置“固定区域+临时车场”,在各小区内设置集中停放点258处,在重点路段增画非机动车停放框线1.54万米;在原福田体育中心设非机动车临时停车场,缓解华强南电子市场商圈周边电动车停车难。安全管理“广排查+严整治”,联合开展电动车禁止“进栋入户”和路面整治行动310次,清理违规停放电动车7.1万辆次,处罚违法行为14992宗,在执法中查扣电动车184辆,拘留25人。据了解,南园街道被选定为市电动车整治示范街。

突出重点:第一时间清除重大隐患

为保障辖区安全稳定,遏制、防范生产安全事故发生,南园街道持续强化重点领域、重要场所隐患治理工作,及时消灭事故隐患苗头。据了解,南园街道今年累计检查“三小”场所2.8万家(次),发现和整改隐患7490处,特别是对“三合一”场所做到“发现一处、整改一处”,保持对住人经营场所动态清零。住宅安全也是不可忽视的方面。南园街道结合辖区“一半城、一半村”实际,加强城中村安全管理,建立城中村防火办,组建城中村消防巡查专业队伍,实现城中村电气检测工作全覆盖。据了解,南园辖区5个城中村消防、食品、燃气、用电等工作均以优秀成绩通过市城中村综合治理验收。而针对威胁群众生命安全的危房,南园街道更是快速反应。例如在锦龙新村3栋危险房屋处置的过程中,南园街道提前做好动员部署,45小时内高效完成该栋楼内182名人员安全搬离,避免发生楼房坍塌事故。

持续深化:全方位培育安全文化

为营造“千军万马想安全、管安全”的社会氛围,南园街道全方位打造安全文化典范街道,辖区一校(南园小学)、一街(城市广场商业综合体)、一区(滨江社区)、一园(深港影视文化产业园)试点创建工作取得良好的社会效果,各安全文化创建试点单位都通过了国家应急管理部宣教中心验收。南园街道在辖区全面推广安全文化创建工作,使安全文化创建“提升高度、强化力度、拓展广度、挖掘深度”,培育出“人人参与安全、安全人人共享”的共建共治共享氛围。

目前,站在福田新30年的历史起点,南园街道将加大安全执法力度,推进安全管理信息化,推广安全文化创建,通过深化源头治理、系统治理、依法治理和综合治理,建立健全重在“从根本上消除事故隐患”的责任体系、制度成果、管理办法、重点工程和工作机制,全力防范事故发生,保障群众生命财产安全。

统筹:张馨怡

图/文:张馨怡 刘思莲

制版:陈欣 肖美连 刘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