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一米高度”中的温暖与快乐

东晓街道对未成年人的关爱“走新”更“走心”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陈杏花 陈静蓉 蔡欢 张一鎏 12-14 02:31

  过街人行通道里“踏浪”,下课后到家门口的公园玩沙……在深圳探索超大型城市儿童友好城市建设可行路径的当下,走在罗湖区东晓街道的大街小巷不难发现,这里正将关爱未成年人细化在城市建设的方方面面,赢得了不少街坊的点赞。

  关爱未成年人,东晓街道先将视角放低,从“一米高度看世界”。通过提升城区景观“硬设施”和人文关怀“软服务”,体现街区温度。东晓街道在老旧地下人行通道、闲置空地等小微空间加入光影时尚元素,展现了对儿童的友好与关爱,通过举办形式多样的社区活动,更丰富未成年人的精神世界。当下,罗湖全区正如火如荼开展文明城市创建工作,东晓街道开展的多项服务,为罗湖增添了一抹靓丽风景。

  

  地下通道趣变“光影走廊”,东晓从小微空间体现对儿童的友好

  对于常从草埔地铁站出来,前往布吉农批市场等地买菜的市民来说,想必最近一定会注意到一条明亮又有“颜值”的地下通道。这是大家熟知的布吉农批地下通道,如今变成了“儿童友好出行光影通道”,每到晚上,通道内灯光璀璨,一派热闹景象。

  和过去的灰暗色空间不同,走进这里,大家可以和墙上60米长的城市画卷、宛如“桃花源”的3D立体墙绘合影;晚上6点到9点入内,能看到各级阶梯在光影作用下,呈现出“艺术钢琴”、彩虹渐变等效果,喜爱大海的孩子,还能在投影的作用下轻踩地面,和光影中的海浪、鱼群嬉闹……满满的科技感使传统慢行交通变得活泼且时尚,令人眼前一亮。

  而在距离这条充满童趣的地下通道约四公里外,还有一座设有光影梦世界、快乐沙世界、儿童游玩天地等区域的“东晓儿童友好公园”。这片面积约1000平方米的空间曾是一片闲置空地,如今增设了户外滑梯、光影小品等游乐设施,满足各年龄段儿童的户外玩乐需求。每到节假日或放学时段,园内总会聚集不少孩子来玩耍。“现在大家把这座公园叫作‘游乐园’,我也经常过来玩,感觉特别开心。”家住附近的温同学说道。

  让孩子快乐出行、开心游玩,是东晓街道从关爱未成年人的角度出发,全面提升城市景观品质的一个侧影。2019年以来,东晓街道通过绿化微提升挖掘闲置空地,因地制宜改造街心花园、社区公园、地下通道8处,共增添绿色休闲空间8000余平方米。根据常住居民问卷调查显示,社区公园、公共广场及天桥通道居民满意率均提升至98.5%以上。东晓街道综合行政执法办公室监管平台统筹协调科科长吴晓荣说道,去年至今,街道方面着重利用“小切口”开展儿童友好城市设施建设,目前正对辖区各小区健身器材、儿童游乐设施进行改造,让孩子在家门口玩好、锻炼好。

  

  三月内举办逾百场未成年人关爱活动,文明建设蔚然成风

  怎样提升孩子的安全意识,如何培养孩子的责任感……说到未成年人教育,家长们都会有一堆“功课”要头疼。而在东晓,宝爸宝妈们可以少些烦恼,借力街道推出的各类未成年人关爱“大礼包”,共同护航孩子成长。

  其中,在未成年人性教育领域,东晓街道先行探索,推行“善解童贞性健康教育”项目,一定程度上填补这方面的缺失。街道定期邀请专业讲师开展亲子课堂和孩子课堂,结合幼儿园至四年级等不同年龄段孩子的认知能力与身心特点,引导孩子学会保护自己身体隐私和尊重他人身体隐私,同时引导家长在生活中帮助孩子建构基本的身体界限。

  目前,该项目已服务辖区约2000名孩子和父母,何女士和她在翠茵小学读二年级的儿子也在其中。她认为,这个活动很有意义,可以增加孩子对自己身体的了解和安全防范意识,“孩子听得很认真,回家还写听后感了呢”。

  此外,东晓街道还从亲子阅读、食品安全教育、心理健康建设、志愿服务等领域“落子”,丰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一盘棋”,赢得街坊点赞。包括每月针对低龄儿童开展亲子阅读活动、创新绘本包漂流服务,让社区儿童从小养成阅读习惯;开展防溺水防诈骗、食品用药安全工作坊,为未成年人营造安全的成长环境;同时定期开展少年议事会和志愿团队服务,用实际行动勉励孩子共同建设家园。

  数据是最有力的证明:今年8月至10月期间,东晓街道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禁毒普法宣传、阅读朗诵等各类社区活动共计147次,每一场活动基本“爆满”,累计服务6650人次。在深圳争创全国文明城市期间,东晓从“小服务”关爱未成年人的系列做法,成为赢得百姓“大口碑”的有力抓手。

  统筹:张一鎏

  文:陈杏花 陈静蓉 蔡欢 张一鎏

  制版:柴华 邓诗君 陈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