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海上牧场”奏响“金融渔歌”深圳建行打造蓝色金融创新样本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卢亮 11-29 00:00

  “中国杯”帆船赛上“建行号”扬帆起航。

  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如火如荼,吸引全球注目。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发展海洋经济,保护海洋生态环境,加强建设海洋强国”。毫无疑义,海洋强国及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建设均离不开“蓝色金融”。如何做好蓝色金融篇章,助推深圳海洋经济高质量、可持续发展,是深圳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需破解的一道难题。作为深圳的国有大行,建行深圳市分行发挥头雁效应,将金融活水引入海洋经济,持续为“深圳蓝”的高质量发展添底色增亮色,谱写了金融创新发展的“海上牧歌”。

  顶层设计加持

  打造蓝色金融创新发展深圳样本  

  坐拥1145平方公里海域面积、260.5公里海岸线,深圳具备得天独厚的海洋资源禀赋。

  这座依海而生、向海而兴、向海而强的城市,在密集政策的加持下,正在加速拥抱蓝色经济。近年来,深圳相继出台了《深圳市海洋经济发展“十四五”规划》《深圳市培育发展海洋产业集群行动计划(2022-2025年)》和《深圳市海洋发展规划(2023-2035年)》等重磅政策,点燃蓝色经济发展新动能。

  金融成为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助推器。去年11月29日,深圳银保监会等4部门下发《关于印发深圳银行业保险业推动蓝色金融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要求以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进一步加大对海洋产业和涉海企业的金融支持,推动构建蓝色金融体系,创新蓝色金融服务,促进深圳海洋经济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打造海洋科技创新高地。《指导意见》提出,力争到2025年,在深圳基本形成组织多元、产品丰富、政策有力、市场高效的银行业保险业蓝色金融服务体系,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打造蓝色金融创新发展深圳样本。  

  赋能海洋经济

  建行海洋渔业特色支行闪亮登场  

  天时地利人和,让蓝色金融有了“向海而生”的广袤空间。

  今年3月,建设银行总行与深圳市政府签署了战略合作协议。此后,深圳建行在金融助力城市经济发展的路上,以“建行蓝”赋能“海洋蓝”,奏响新金融助力海洋经济的蓝色“渔歌”。

  “蓝色金融是一个非常新的领域,国际组织和机构在推进可持续蓝色金融发展进程上进行了系统探索和创新,国内机构也在推进,但还未成熟。总行强大的系统支持,让我们有了突入‘无人区’的依仗和底气。”深圳建行相关负责人说。

  实际上,深耕“蓝海”并非临渴掘井。早在去年11月,深圳建行即与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签署了《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战略合作协议》。值得留意的是,该行成为第一家与产业主管部门签订战略合作的商业银行。框架协议从顶层设计上明确了建行与海洋局的官方合作关系,将规划围绕海上交通运输、海洋高端装备制造、海洋渔业等八大海洋产业深度开展全面合作,配置300亿元海洋板块专属授信额度保障,向海洋产业板块上下游及客群纵深拓展。而在今年建设银行总行与深圳市人民政府签署的战略合作协议中,也提出了全面支持深圳市建设全球海洋中心城市,打造绿色金融、蓝色金融标杆的远景目标。

  此时,“建行深圳海洋渔业特色支行”的闪亮登场,让远景“照进现实”又更近一步。

  5月10日,在2023年深圳国际渔业博览会上,深圳建行海洋渔业支行隆重揭牌。海洋渔业支行的成立,是该行落实与市政府、产业部门合作战略的又一重大举措。

  相关人士阐释,海洋蕴藏着人类可持续发展的宝贵财富,是高质量发展的战略要地。为助力深圳市海洋经济健康发展,加快深圳市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深圳建行逐步加大对海洋产业和涉海企业的金融支持,推动构建“产业+金融+数字化平台”的蓝色金融服务模式。  

  创新渔业平台

  打造“蓝色粮仓数字图谱”,聚焦产业链龙头 

  有了顶层设计的护航和先行先试的魄力,还需要独辟蹊径的创新理念。

  “我们定位为深圳建行海洋产业专营金融机构。”深圳建行海洋渔业支行相关人士阐释,通过与海洋局、渔业协会、龙头企业共建行业监控和交易数据平台,打造“蓝色粮仓数字图谱”,并充分运用数字化打法,围绕价值链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形成物流、信息流、资金流“三流合一”闭环,破解产业发展的痛点、难点与堵点,全方位服务从种苗、工船、网箱养殖、捕捞、冷链、生鲜平台到餐桌预制菜的海洋渔业产业链上下游业态。目前该行已与远洋渔业龙头中水集团远洋股份有限公司、深圳大百汇产业控股有限公司、中国乡镇企业有限公司签订金融支持渔业发展合作框架协议,对大百汇集团4艘总投资23亿元的深远海大型智能渔场养殖工船项目也在快马加鞭的推进当中。

  聚焦产业链龙头,加大海洋企业信贷支持,同样提上议程。今年5月,深圳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在公布深圳市海洋发展规划(2023-2035年),深圳正在加快完善现代化海洋产业体系,建设要素齐全、功能完备的海洋产业集群。截至2020年,海洋生产总值2596.4亿元,拥有涉海企业约19000家,集聚了中集集团、招商重工(深圳)等一批涉海龙头企业。对此,深圳建行结合深圳市智库综合开发研究院出具的“海洋产业链关键环节企业库”名单,市金融监管局出具的“深圳市海洋经济活动单位重点企业名单”筛选了125家海洋产业链龙头骨干企业。截至2023年9月底,该行深圳海洋产业白名单企业信贷余额比年初新增七成左右(76.47%)。按照部署,该行将持续聚焦产业链龙头,加大海洋企业信贷支持力量。

  深圳观察

  剑指全球海洋中心城市

  蓝色金融持续释放动能  

  蓝色经济魅力无穷,蓝色金融潜力无限,两者相得益彰。剑指“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目标,在业内有识之士看来,无论是参与全球海洋治理、体现深圳全球海洋中心城市的责任担当,还是促进深圳海洋经济发展和加强海洋生态保护的内在要求,拓展蓝色经济空间、发展蓝色经济新业态都是深圳经略海洋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深圳应牢牢把握蓝色经济和蓝色金融发展机会,从国家战略高度重视蓝色金融决策,谋划蓝色金融发力点。

  海洋经济“蓝色引擎”的全速运转,需要源源不断的“金融动能”。面对未来,深圳建行将持续完善多场景、立体化的蓝色金融服务体系,不断创新金融产品,加大对海洋产业的支持力度,以“圈链”思维推动渔业联盟向更宽层次、更深领域发展,助力深圳海洋中心城市建设,服务百姓美好生活。

  采写:南都·湾财社记者 卢亮 通讯员 赵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