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深圳市龙岗区外国语学校(集团)致美学校:

打造美好劳动新样态 服务致美学子全面发展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王童 江松航 潘小梨 丘清秀 12-28 03:26

  在加入集团化办学浪潮以后,从一所小学升级为九年一贯制学校,劳动教育已成为深圳市龙岗区外国语学校(集团)致美学校(以下简称“致美学校”)全面深化办学改革、实现老校转型升级的一项重要抓手。为了提升学生的生活能力、社会能力和创造能力,致美学校立足本校实际深入研读新课标,经过大量的调查与研究,开展基于核心素养下的项目式生态劳动教育探究与实践,将劳动教育融合校园、家庭和社区三大生活场景,成功构建了富有致美特色的劳动教育体系,并因此荣获第九届深圳教育改革创新论坛劳动特色学校年度奖。

  打造项目式生态劳动教育育人空间

  构建富有致美特色的劳动教育体系  

  致美学校以多元整合为基础,打造致美独有的项目式劳动样态。学校积极为学生提供校内外综合性劳动场所,聚焦劳动素养、劳动创造能力的提升。通过项目式生态劳动教育,为学生搭建了广阔的育人空间,使其在实际劳动中得以全面发展。

  经过深入调查研究和对新课标课程理念的深度钻研,通过结合实际情况,该校成功构建了独具特色的项目式生态劳动教育校本课程体系。同时,在课程实施上强调情境创设和小组合作,使学生在真实的劳动情境中能够更好地发挥团队协作精神。

  为激发学生的成长动机,该校还在劳动教育领域打造出一系列“微课程”,创设了多个模块,全面覆盖了校园、家庭、社区三大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场景。这样的设计让学生能够深度融入真实的劳动实践体验情境中,使他们不仅“知其然”,更能够理解“知其所以然”。“微课程”编织了一张劳动教育的多彩网络,不仅让孩子们感受劳动的魅力,更培养了他们的实际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勇气,使劳动不再是沉闷的学业任务,而是一场充满创意与乐趣的探索之旅。

  整合校园、家庭、社区三大教育场景

  让学生“做中学”“学中乐”“乐中智”  

  致美学校梳理校园、家庭、社区三大与学生生活息息相关的生活场景,根据新课标中劳动课程内容的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服务性劳动三大劳动板块,将零散的劳动教育内容整合为9大项22小项课程的专题生态劳动课程。

  该校在班级和家庭两大生活场所创设了“我是小小整理师、小小烘焙师”等众多日常生活劳动课程;借助学校特有的劳动教育场地,创设了“我是开心小菜农、小果农、剪纸家、航模师”等生产劳动课程;借助学校社团、龙城社区等场所,创设了“我是环保小卫士、志愿者、垃圾分类员、职业工作日体验”等服务性劳动课程,将日常劳动生活化、生产劳动社团化、服务性劳动多样化。

  该校将生产劳动板块分为了田园劳作、科技制作和艺术创作三大板块,围绕“做中学”“学中乐”“乐中智”的理念,孩子们亲手操作、体验科学实验的过程,激发探究精神,一个个“小小发明家,小小科学家”在这里诞生;在艺术创作板块,通过“我是戳戳小巧手、我是小小改造家、我会制作景泰蓝”等社团活动,将生产劳动课堂引入学校。此外,该校还非常注重挖掘节日蕴含的生态劳动教育元素,在区级融合教学教研活动中,该校老师将学生制作中秋月饼和英语课融合在了一起,受到教研员的高度赞扬。  

  有机统整九大项目式专题劳动课程

  多元化评价方式促进综合素质提升  

  制定评价标准,建立激励机制,针对劳动素养进行综合的素质评价,落实劳动教育的重要保障,仍然是学校深化学生劳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重点工作之一。

  为了加强项目式生态劳动课程的有效落地,切实提升学生的劳动素养,致美学校设计了“劳动最光荣”评价表格,将九大项目式专题劳动课程评价进行了有机统整。结合学生特点,评价多元,可操作性强,通过探索与设计项目式生态劳动课程体系,不仅实现了学校劳动育人模式和学习方式的创新,还创新了劳动教育实践的路径与方式。

  该校相关负责人表示,学校劳动教育的开展有声有色,学生在龙岗区首届劳动技能比赛中也崭露头角。未来,在新课标的指引下,“我们将继续优化劳动课程内容,不断创新劳动教育实施方式,深化劳动素养评价机制,以更好地服务学生的全面发展”。      

  文:王童 江松航 潘小梨 丘清秀 制版:李斌 肖美连 刘俊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