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检察院工作报告
深入开展数字专项监督 建立法律监督模型84个
1月30日下午,在深圳市第七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上,深圳市人民检察院检察长李小东代表深圳市人民检察院向大会作工作报告。
2023年工作回顾
实施最严格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 从严惩治严重暴力犯罪和涉黑恶等犯罪
报告指出,2023年深圳检察机关联合市公安局出台《关于建立办理危害国家安全等刑事案件工作机制的意见》,起诉25人。从严惩治严重暴力犯罪和涉黑恶、黄赌毒、盗抢骗等犯罪,批捕5698人,起诉6730人。
依法惩治电信网络诈骗及上下游“两卡”犯罪,先后出台《缅北回流人员电信网络诈骗系列案审查逮捕工作指引》《办理电信网诈骗及关联犯罪案件工作指引》,批捕1234人,起诉2542人。以个案办理、类案监督推动诉源治理,结合办案制发社会治理检察建议94份,采纳率100%。
助力营造一流法治化营商环境。出台发挥检察职能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19条举措,牵头建立大湾区九市检察机关打击海上跨境走私犯罪协作机制。实施最严格的知识产权司法保护,在市公安局设立知识产权犯罪侦查监督与协作配合办公室,制定知识产权刑事案件证据清单和公诉证据审查指引,批捕117人,起诉212人,4个案例入选全国、全省典型案例。
坚持司法为民,全面建成涵盖涉罪未成年人精准帮教、被侵害未成年人精准保护、未成年人犯罪精准预防的三大标准体系,获评深圳“十大法治事件”。针对家暴案件行政告诫不规范、生育津贴发放不及时、公厕男女厕位比例不达标、部分企业招聘性别歧视等问题,开展公益诉讼专项监督。
与市民政局、市教育局等8家单位联合建立国家司法救助与社会救助衔接机制,开展救助853件884人。依法严惩危害食品药品安全和扰乱医疗秩序犯罪,起诉57人,公益诉讼立案28件。建立12309热线电话“一呼即办”机制,受理来信来访10627件。
全链条做优刑事检察监督。受理审查逮捕犯罪嫌疑人24764人,受理审查起诉25266人;批准逮捕9721人,提起公诉16815人。全方位做强民事检察监督。受理监督案件1394件,提出监督意见237件,同比分别上升52.5%和89.6%,提出和提请抗诉25件,发出再审检察建议146件。全要素做实行政检察监督。办理案件2040件,同比增长88.5%,制发检察建议112份。全领域做深公益诉讼检察监督。立案554件,发出诉前检察建议118份;提起诉讼11件,均得到审判机关支持。
研发案件质效一体化提升平台,建立资深检察官“线上会诊”工作模式,常态化开展案件评查。深入开展数字专项监督,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建立法律监督模型84个,筛查案源7135条,流转监督事项4899件,立案2673件,其中流转监督事项和立案数分别增长6.8倍和10.5倍。
2024年工作部署
开展“检察护企”专项行动 依法严惩侵害企业和企业家权益犯罪
新的一年。深圳检察机关坚持法治是最好的营商环境,开展“检察护企”专项行动,依法严惩侵害企业和企业家权益犯罪,加强对利用刑事手段插手民事、经济纠纷的监督,加大对涉企民事生效裁判和案件监督力度;持续优化涉案企业合规改革“五个一”模式,多办彰显制度价值、具有引领意义的案件。
聚焦服务深圳全方位打造创新之城,深化知识产权恶意诉讼专项监督,持续加大对关键核心技术、新兴产业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力度,探索制定企业版权保护合规指引。聚焦防范化解金融风险,依法打击洗钱、涉众型金融犯罪。聚焦全球海洋中心城市和绿美深圳建设,持续加强生态环境公益诉讼检察保护,健全海洋检察保护体系,完善红树林湿地保护检察工作机制。
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健全检察环节信访工作法治化机制。加快探索推进轻罪治理模式改革,完善轻罪案件快速处理机制,构建治罪与治理并重的轻罪治理体系。以检察之力助力基层善治,用好检察“蓝色驿站”工作经验。
全面准确落实司法责任制,构建“四大检察”一体履职、综合履职、能动履职工作体系。坚持监督和支持并重,强化行政违法行为监督,完善“府检联动”工作机制,助力法治政府建设。
深化数字检察战略,启动智慧检察二期建谈,加快构建数字检察应用场景,驱动新时代法律监督提质增效。进一步加强律师执业权利保障,纵深推进法律职业共同体建设。
采写:南都记者 蔡宇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