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更好的体验,请使用竖屏浏览

路口换新斑马线 有市民称晕眩

部门回应:调整线宽及间隔为试点,将根据情况调整推广

来源:南方都市报 作者:刘彦辰 林紫雯 09-04 00:30

  正午时分,南山区工业七路与爱榕路交叉口附近人行道。   南都·奥一新闻记者 刘彦辰 摄

  日前,南都·奥一新闻记者关注到,有市民反映南山区部分人行道已被换成了细线的斑马线,在强照射下通过斑马线时会感到眼花缭乱,干扰视线。

  为了求证市民们的说法,记者特意选择了阳光最为强烈的午间时段,前往市民所提及的蛇口工业七路与爱榕路交叉路口进行实地探访。

  记者走访:

  新型斑马线既细长又密集

  在强烈阳光下格外刺眼 

  8月25日12时许,记者在现场观察发现,该路口确实存在几处斑马线设计得既细长又密集,用手触摸时能明显感觉到斑马线表面的凸起,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行走的摩擦力。但在强烈阳光下,这些白色斑马线却显得格外刺眼。

  此外,记者还注意到,该路口附近有不少市民选择骑电动车通行,这些因素共同增加了该区域的安全隐患。  

  部门回应:

  该路段斑马线属区交通综治项目

  下一步根据试点情况推广  

  针对此情况,记者分别致电深圳市交通公共设施处与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南山管理局。

  深圳市交通公共设施处表示,关于斑马线的设置标准,深圳有自己的规范。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南山管理局回复称,该路段斑马线属于该局的交通综治项目,此前南山管理局已会同交警、街道办等相关部门共同协商,联合议定改善方案,并由南山管理局改造四海片区道路。目前南山区在城市道路人行横道相关规范允许范围内及满足斑马线基本功能的基础上调整了斑马线的线宽及间隔,并且作为创新点进行试运行,与传统斑马线相比,新型“斑马线”线条密集且每条斑马线的厚度增加。下一步,该局将在本次试点项目的基础上进行进一步优化创新,后期是否在南山区更多路段推广,将根据实际试点情况及各方反馈意见适时进行动态调整。

  聚焦

  斑马线创新是否有规可依?

  记者了解到,这类新型斑马线在深圳不是什么新鲜事物。据《深圳商报》报道,早在2020年,福田区已在红荔路-新洲路交叉口试点新型斑马线。

  当时记者随机采访了过往的市民,他们表示——

  “第一次看到这种斑马线被吓了一跳,简直要被引发密集恐惧症。”

  “路面阻力太大,而且颠簸,推童车走比较费劲。不过是不是对老人比较友好,比如更防滑?”

  “开车到路口,没反应过来这是什么标线,差点一个急刹车。”

  许多市民对此提出疑问:为什么斑马线要划成这个样子?斑马线的施划到底有没有标准、能否随意创新?

  深圳市交通运输局福田管理局相关负责人解释称,《城市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设置规范GB51038–2015》、《道路交通标志和标线GB5768.3-2009》、《公路交通标志标线设置规范JTG-D82-2009》等规范斑马线的说明均采用统一标准——

  人行横道线应采用一组白色平行粗实线,线宽宜为40cm或45cm,线间隔宜为60cm,最大不应超过80cm。人行横道线宽度应大于等于3m,应以1m为一级加宽。其中对于线宽和间隔,规范用词采用了“宜”,这表示也“允许稍有选择”。因此在满足斑马线基本功能的基础上,深圳试点调整了线宽及间隔。

  他解释,设置新型斑马线的目的是提醒行人快速通过,提高路口通行效率。按照设计初衷,与传统斑马线相比,新型斑马线线条密集,且厚度增加,具有以下优点——

  一是摩擦性能增加,雨天有助防滑;

  二是相对醒目,能提示行人快速通过;

  三是行走触感明显,能警示低头族注意行驶区域,提升过街安全性与效率;

  四是传统斑马线上行人和单车、电单车等非机动车混行明显,即使在斑马线旁设置了非机动车道的情况下,这种现象也依然突出。而非机动车行走新型斑马线颠簸更明显,有助于实现行人和非机动车的分离过街,或者抑制其行驶速度,提高安全性。

  据此前报道,福田区的这一新型斑马线还处于试验阶段。至于未来是否在更多路段推广,将根据实际试点情况以及综合各方反馈意见做进一步详细研究。

  采写:南都·奥一新闻记者 刘彦辰 林紫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