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告上说几千元植发,到了地方就变几万元”
消费者直呼:没效果!植发机构称效果不明显正常

植发前(上)后(下)对比。
“广告上说的几千块钱就能植发,等我到了地方就变成几万块,为什么要打这种忽悠人的广告?”近日,南都记者接到珠海市民苏先生的报料,称自己在一家植发机构进行植发时,不仅实际花费的金额与其广告所描述的金额大相径庭,植发的效果也不尽如人意。
消费者:商家引导自己开通网贷
苏先生是外地务工人员,在珠海上班。2021年3月,他在抖音浏览短视频时,看见了植发机构“新生植发”投放的广告。“广告上面说,只要三四千块钱就能植发,看了之后就感觉有点心动。”苏先生与新生植发的工作人员取得了联系,前往其在珠海拱北的营业点。
然而,接下来发生的情况让苏先生始料未及。“工作人员看了看我的头发,大概了解了我的情况后,就说我这个需要植发的面积可能有点大,得花2万块钱。”由于家境不算宽裕,面对着2万元的价格,苏先生心中打起了退堂鼓。工作人员见状,便开始不断劝说苏先生。“他们就说,两万块钱反正也买不了房买不了车,头发可是你自己的,就这样一直不断地跟我讲,搞得像洗脑一样。”
苏先生表示,工作人员随后以“观摩嘉宾可以有优惠”的名义,继续试图说服苏先生,后来甚至开始引导苏先生在一个名为“即分期”的平台办理网贷。而在工作人员劝说苏先生的途中,另外的工作人员直接开始调配植发所需的药水。“我跟他们说先考虑一下,第二天再给答复,他们就说,药水已经调好了,你不做怎么行呢?”无奈之下,苏先生只好同意进行植发,最终花费了17500元。
更让苏先生感到郁闷的是,进行植发后,头发的生长效果也并不明显。苏先生向南都记者提供了自己头顶植发一个月后与植发近一年后的两张照片,照片中植发一个月后的苏先生头顶较为光秃,而经过近一年的时间后,苏先生的头顶虽然有长出头发,但整体仍然十分稀疏。“我去跟他们沟通,看能不能退钱,他们就说要么重新再做一次植发,要么就只能退给我20%的钱。”
商家:效果不明显正常 未强买强卖
南都记者与新生植发珠海营业点的工作人员苏经理取得了联系。苏经理证实了苏先生与新生植发存在纠纷的相关信息,但苏经理表示,植发的效果肯定是有的,苏先生现在头发的情况是正常的。“因为他(苏先生)的脱发面积确实比较大,想通过手术完全恢复到像一般人头发的密度是不可能的,有的人确实对自己形象要求高,可能就会不满意,但如果只是改善基础形象,那是没问题的。”
而针对苏先生看到的广告宣传价格与实际花费金额相距甚远的情况,苏经理表示,自己并不了解广告的具体内容,但可以肯定的是,苏先生所花费的金额属于正常水平。“植发一般都要花几万块钱的,我们家价格算偏低的了,‘三四千’肯定不是指我们不同档次的植发产品都这个价格,这个肯定有说明清楚。”苏经理同时表示,脱发的情况因人而异,如果脱发面积小,确实可能只需要花费几千块钱。
苏经理还强调,苏先生在植发前有与新生植发签署协议,如果确实对效果不满意,可以免费重新进行植发,但不可能全额退款。而对于苏先生“工作人员强买强卖”“引导办理网贷”的指控,苏经理更是直接予以否认。“我们没有这方面(网贷)的业务,他自己有需求,自己在平台上借钱,这是很正常的。而且大家都是成年人,要不要做手术,最终还是取决于顾客自己。”
律师 是否虚假宣传 应根据宣传材料内容确定
苏先生所遭遇的广告宣传价格与实际花费金额差距较大的情况,是否构成欺诈?泰和泰(深圳)律师事务所律师林其山表示,这要看商家在短视频、宣传单等材料中是否明确表示了各项相关服务的具体金额。“如果相关材料有明确表示,消费者在接受实际服务过程中又支付了与宣传不相符的高价,则商家行为属于诱导消费者与其交易,构成虚假宣传,同时对消费者产生误导,构成欺诈。”
那么,如果商家与消费者就某一服务的实际效果产生分歧,双方可以通过哪些途径进行调解?林其山建议,双方可以到所在地区的村民委员会、居民委员会的人民调解委员会、乡镇街道调解委员会或者区人民调解中心进行调解,也可以到人民法院的人民调解工作室或通过“人民法院调解平台”“中国消费者协会投诉和解平台”申请调解。
采写:南都记者 王靖豪 实习生 张景淞
- 上一篇:网课机构倒闭 退款可走债权申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