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趣的灵魂
◎广东实验中学 初一(14)班 郭芃 ◎指导教师:李蓓蓓

广州人,对肠粉情有独钟。无论是匆匆忙忙打包一份的上班族,还是囫囵吞枣扒拉完一份的学生,抑或是白发苍苍的老者,可能会在小店里驻足,喝上一口热茶,慢慢享受。
在老城区的骑楼巷子里,每隔一段,就会有一家肠粉店映入眼帘:几张木桌、几盏小灯、菜谱上的选择却琳琅满目:鸡蛋肠、牛肉肠、猪肉肠、猪肝肠……看得人眼花缭乱。
隔着玻璃窗,看到熟手的师傅在里面热气腾腾地忙活着:把蒸笼加热了,取出一个浅浅的抽屉,抽屉四四方方,如我们课室书桌一般大小,纵横交错着刷上一层泛着光的油;然后泼洒上预先调制好的米浆,米浆千万不可多,多了色泽不好看,口感不滑不嫩。如纸般薄薄的一层米浆需要质地均匀地铺满整个抽屉,这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紧接着洒上各式肠粉馅料,就可以推入蒸笼了。待几分钟后,将抽屉取出,用两个带手柄的特质刀片将肠粉卷起来切段。卷肠粉也是个功夫活儿,既要出手快又要卷得彻底,每一圈尽量紧凑,太松了就会层次不够,口感上缺点儿韧劲。装盘后倒上秘制调味酱油,美味肠粉大功告成。肠粉讲究现做现吃,大师傅们一分钟能做三五份呢。
细节上的讲究,是肠粉手艺人坚守的原则。
我在一张圆桌边坐下,不一会儿猪肉肠就冒着烟端上了桌。还未等我凑近,沁人心脾的味道飘然而来:浓浓的米香,掺和着肉香味儿,搭配上甜酱油的勾引与葱花的点缀,不禁让人垂涎三尺。
肠粉还烫,我已经迫不及待用筷子点上些许酱油品尝。肠粉酱油必须是秘制的,咸中带甜,甜中带咸,咸甜适中却豆香味扑鼻。酱油配料并非越复杂越好,味道多了喧宾夺主,会掩盖肠粉本来的味道。
肠粉外衣白如雪、薄如纸,层层叠叠摞起来,有点像千层饼,浸润在黄褐色锃亮的酱油中,隐隐约约透着猪肉葱花,口水咽了又咽,终于可以细细品尝了。轻轻用筷子夹起肠粉一端,它像果冻似的颤抖着,小心翼翼塞进嘴,接触到舌苔的那一刻米香便在舌尖扩散开来。忙不迭地大口咬断,霎时感觉口内香浓软糯,细腻爽滑,赶紧用舌头抵住口腔,生怕还没细细品尝,肠粉就滑下去了。肠粉极嫩极滑,轻轻一咬便断,它仿佛顽皮的孩子,在口腔内从左滑到右,从右滑到左,伴随着猪肉的清香与浓浓的酱汁流动、变换,来回打着旋。
不一会儿,整盘肠粉溜进肚子,便已感觉半饱了。据说唐代岭南闹旱灾的时候,肠粉从寺庙传到民间,帮助人们度过饥荒。
心满意足地看着面前的光盘,玻璃窗内忙碌的厨师,脑子里忽然蹦出一句话和我撞个满怀:好看的皮囊千篇一律,有趣的灵魂万里挑一。这不也正是肠粉的写照么?除了如羊脂白玉般好看的皮囊,内里看不见的地方还有着千变万化,恰恰是这看不见的讲究,带给我们无与伦比的清淡鲜美,让人回味无穷。做人亦是如此,修炼内功,锻造有趣的灵魂,乃生活之真谛也。